top of page

與長者溝通小貼士

​治療師專欄

​文:秦蓁博士

一般常見的老人病如中風、柏金遜、老人痴呆症等都會令患者的腦部語言區受損,令他們喪失語言、表達及理解的能力。嚴重的更有機會患上「失語症」,患者一般有找字 (word finding) 困難,患者雖然明白別人所說的話,但卻不懂如何回應。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與病者溝通,並以適當的方法加以協助,情況是可以改善的。 

我認識一位長者在中風後有找字困難。他很喜歡吃鳯爪,但卻不懂說「鳯爪」這兩個字,只會用「那些… 那些…」來嘗試表達。另他只會用「白色」、「蒸的」來形容及表示他想吃腸粉,這時我便給他一些選擇,問他是想吃腸粉還是粉卷,他便懂得回答我說「腸粉」。患者家人誤以為他們已什麼都不懂,其實他們只是不懂得如何表達,我們應作出適當的引導。家人更不應把他們當作小朋友般看待,這樣只會令他們覺得不獲理解而脾氣更暴躁,這亦是其中一個令患者性情變差的原因。家人應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,嘗試用短句、簡單詞彙、給予選擇或提示,讓他們逐步提升與人溝通的能力。 

在我所接觸的病例中,有一個較為特別的個案,在此亦可與讀者分享。有一位八十歲的伯伯在中風後聽講能力都出現問題,在進行治療期間,他的表現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。直到有一次他妻子向我透露他以前略懂英語,自此我便嘗試用英語替他進行治療,結果治療效果令人喜出望外。最初我指著一個電話問他是什麼,他竟會回答我說「得力風」(與英文“telephone”的讀音相近);後來我指著梳化時,他會說“sofa”。其後我又利用一些圖咭,其中一張印有水杯,我問他這是不是“cup”,他亦會回答我「是」。透過提問是或否的問題,我可確定他是真正明白我說什麼。從治療開始時,他只會說一些單字、短句,到後來可以敍事,並進行日常生活的傾談,前後只用了六至八個月的時間,成績算是非常理想。他康復後,說要請我到法國餐廳吃飯,我心想,他請我吃法國餐真破費呢!但原來他所指的法國餐廳是一間法式連鎖快餐店,回想起來覺得真是有趣。其實他請我吃什麼並不重要,作為他的治療師,看見他重拾語言能力才是令我最高興的事。
bottom of page